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卷只是正常的家书,说了这两年大哥和母亲、舅舅的情况,让他别担心,都是些家常话。
信里果然没有任何邀功和自吹自擂,但有一些诉苦,还提到“世道艰难,为兄这两年被迫应付,左支右绌,但也长进颇多。夙兴夜寐,偶尔殚精竭虑,梦中也多有所得”
。
诸葛亮觉得这文不像大哥,大哥极少诉苦。
就算诉苦,往往也只是谦虚的铺垫,是为了表示“今的成绩完全是侥幸”
。
但这字里行间,也看不出丝毫侥幸,反而透出一股“我立功都是我应得的”
。
难道真是这两年吃了太多苦、成长了太多,所以变得自信、变得“舍我其谁”
起来?
或许人都会被环境的逼迫所改变吧。
家书最后,大哥还关照自己要写回信,而且回信里必须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这两年在荆州,学习进步如何了,至今为止读过哪些书,要把名单全部列给大哥。
然后,还要写出这几年在荆州结交了哪些朋友、认识了哪些人脉,还有家中二妹是否有被人聘娶的意向,都得一一详述。
最后,还说剩下那些卷轴,多是这几年处理世务的心得体会,以及游学四方寻访到的古籍杂学、又自行整理成稿,希望他好生习学,莫负光阴。
……
诸葛亮合上家书想了想,决定先把回信写了,再慢慢习学大哥给的那堆材料。
毕竟学习要很久,他也不好让信使一直候着,对方明就要带着回信先走了。
他先汇报了一下自己这两年在荆州的学习进度。
诸葛亮自小聪慧,这一点大哥是早就知道的。两年前分开时,十四岁的诸葛亮读书就已经比十九岁的诸葛瑾还多得多了。
诸葛亮在生母章氏过世前,就学了《急就篇》、《滂喜篇》认字,当时他才四岁,几个月就学完了。
然后开始靠《尔雅》学认字,再读《论语》、《孝经》,六岁就把常用字认全。
七岁开始读《诗经》、《孟子》,十岁便遍读儒家十三经(不包括传、注),但都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浮光掠影稍微一读就能抓住主要思想。相比之下诸葛瑾读书务于精纯,往深里下功夫,离开琅琊老家时都还没读完十三经呢。
父亲过世后,诸葛亮在琅琊老家又自学了诸子百家中的法道墨,从申商之法术,到《韩非子》,从老庄到墨经,全部大略读过,得其精髓主旨,还会自行对比印证儒法道墨之学、各自优劣得所。
闲来无聊,他还自修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另外用看故事书的心态看完了《山海经》、《禹贡》、《汉书.理志》。这些东西当时诸葛瑾已经教不了他了,父亲又已亡故,完全是诸葛亮自己拿着书自学成才的,见识不足导致看不懂的方,只好先做记放着,以后有机会再请教。
好在流亡荆州之后,进一步深造请教的机会很快来了。诸葛亮去年机缘巧合拜见认识了司马徽,司马徽也懂点算学,诸葛亮就把《九章》中无法融会贯通的方,拿来请教。
司马徽年轻时还跑遍过名山大川,对理风土见识极广,短短一年多便把诸葛亮对文理的理解短板给补上了。
在司马徽的帮助下,诸葛亮总算用一年多的时间,彻底通读了《史记》和《汉书》全文,而原先在琅琊老家,他可是只能读其中的人物典故,当故事书来看。
玄清穿越到洪荒,自以为跟脚普通,又正逢龙汉大劫,便只想苟活。却不曾想一个个的洪荒大能都来到了他的茶馆。祖龙前辈沏的茶蕴含大道道韵,竟让我准圣修为更进一步!三清前辈的书画里时间长河奔涌,深谙盘古真意,吾等受益匪浅。女娲前辈,我想给您暖床,您看我配吗?乐文小说网m1een3com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洪荒之我真不是天道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人若能以有生之年撕裂平凡生命的羁绊,超越微末渺小的局限,打破天地宇宙的囚牢…一步步铺就通往永恒的大道,则为篡天夺命!篡天夺命而长生不死,而终极为王,而掌人魔神界,而霸控诸天,而屹立于主宰...
夜晚,孤独的站在窗前,俯看着灯红酒绿的都市,忽然陌生了繁华的城市,想起曾经无忧无虑的校园,那时的同桌,那时的初恋,那时栀子花开拿起本书,丢掉城中的枷锁,回归梦里的岁月。...
有人说网游无经典,那我的书立在这里就是一个里程碑!本书写作认真,风趣幽默,不给你震撼也给你眼前一亮的感觉。...
骆三姑娘仗着其父权倾朝野,恃强凌弱声名狼藉,没事就领着一群狗奴才上街。对清阳郡主来说,这种人敢在她面前撒野,她伸根手指头就弄死了。直到她睁开眼,现自己叫骆笙。...
6大强在旁人眼里是个泼皮无赖,婆娘跑了之后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儿子很争气长大后开创了一番自己的事业,但是很气愤的事,儿子一直不结婚,而且心里眼里都是他的死对头,把对方当亲爹一样待。老头儿怎么忍得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