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娅文学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章 早市上的美女(第1页)

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不知道有多少个早市,我常去的有两个,一个过江后往左走,另一个过江后往右走。这段时间,过江后我总是往左走。

中国人有很多个习惯,这些习惯并不因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变而改变。比如大排档通常是穷人们去的地方,花上三五元钱就能把肚子填饱。可是当穷人富了以后如果常时间不光顾大排档他还非常怀念那种地方,怀念在那里吃饭的感觉,所以他一定会隔断时间就找机会去大排档吃上一顿。早市也是一样,很多人家里都有豆浆机,但是他们依然不舍早市上那种浆子,不舍那种味道,所以他们有时会放下家中的机器不用,而是要提着饭盒到早市上去买一元钱的豆浆回到家中慢慢品尝。另外,有些人虽然知道油炸食品的危害,但是好不容易等到北方的一个夏季,如果在一个夏季不到早市上吃上三两回油条,他们就会觉得白白错过了这个夏季。于是他们会冒着吃着地沟油的危险,在“一个月吃一次油炸食品吸收的毒素会被身体逐渐排除掉”

这一理论的支持下,偶尔到早市上吃上两根油条,配上一碗豆腐脑,那叫一个字:爽!

我爱过夏天有很多原因,且不说可以短衣襟小打扮放松一下自己,且不说可以廉价吃到很多新鲜的瓜果,单就三两天逛一次早市而言,就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早上五点钟,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牺牲宝贵的晨读时间,穿好短裤、T恤、懒汉鞋,提着保温饭盒,准时从家出发。我已算好,来去加上在市场上逛悠的时间,正好一个小时。既放松了身体,又买到了相对便宜且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从居民楼走出来,清洁工已大体完成了他们的工作,这时空气中的灰尘大概是一天中最少的时候。新型的清洁车一边收集着地面上残余的灰尘,一边用宝贵的水再清洗一下路面。榆树墙按时绿了,不知道这一带的树墙为何无人修剪,它们只是往高里长。十来把鱼竿支在江桥上,不会钓鱼的我不知道主人怎么知道哪条竿何时有鱼咬钩,不知会不会有鱼吃完了饵而他们竟不知道。桥上又挂起了季节性的花盆,我特意查了查,两侧加在一起总共有一千多盆,虽然有些伤财,不过也取悦了来去行人的双目。两岸新建的高楼拔地而起,夜晚虽然少有灯亮,不过白日看起来却巍峨壮观,它毕竟给城市壮了脸面。对岸郁郁葱葱的柳树在晴天和阴天分别呈现着不同的颜色,或鲜绿亮眼,或浓墨深沉,将这条浅河显得那么地脏,那么地窘。

走下江桥,在第一个路口左拐,往前走二百米左右,就到了往左走的早市。边上停着几辆手扶式小四轮拖拉机,上面载着甜味一年比一年少、价格一年比一年高的香瓜。摊主时常喊着本地香瓜,尽管人们都知道本地香瓜至少还得一个月后才能上市。紧接是两份卖鲜奶的,一个是卖牛奶的,另一个是卖羊奶的。一些担心从超市买的纯牛奶中含有添加剂或嫌其浓度太低的顾客会时常光顾这里。他们宁肯多花上一元钱,却要享受一下这未经加工直接来自奶牛的乳房的饮品。

往右拐一下是条不长的小道,两侧有卖小葱的,有卖西葫芦的,有卖盆花的,有卖一种烤馍的。这种烤馍有窝头大小,颜色如同面包,一元钱一个,来看新鲜的不少,买的却不是很多。这些摊都非常小,卖小葱的摆在地上的葱不超过十小捆,卖盆花的地上的花不足七盆。小葱一元钱能买一小捆,对于家中人口少的最为适宜,经济且不浪费。小西葫芦三元钱能买四个,蒸一次包子够作馅料的了。

这条小道走到头往左拐才是市场正街,物品多了起来,摊子也大了起来。边上较显眼的一家是炸油条卖浆子的。油条我不太敢吃,浆子却是我常买的饮品。这里货架上已挂好用塑料袋装的提前打好的浆子,我却不习惯买袋装的,因为我考虑塑料袋遇到高温的浆子会生出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我每次来都提着自家的保温饭盒。摊主已对我很熟,见我将一元钱递过去,照例说了一声“自己打吧”

,于是便看也不看我一眼,就去招呼来买油条的顾客了。我将盖子拧下来,放在桌子上,将饭盒小心地放在架子上(当然得用左手扶着,架子是很窄的),提起舀子,满满地打上一下,然后紧紧地旋好盖子,向前继续走。

下一个摊子是做酸汤子的。这里有五张桌子,顾客并不算少。这里的食客通常都是三十岁以上、四十岁居多者,再不就是五、六十岁的老人。我想这是因为年轻人从小没有吃过这种东西,等别人向他们推荐,他们尝起来味道并无特殊之处,所以以后也就不想吃了。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喜欢光顾这里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总吃单一的食品——玉米饼和小米饭,偶尔吃上一次这种粗粮细做的食品颇觉得新鲜。这种食品的原料是玉米,那时候在高温的夏季将玉米碴子泡在缸里总共将近一个月,中间换几次水,等到出臭味了磨成粉。可以加工成两种食品:一种是像早市上卖的这种酸汤子,一种是做成饺子。由于玉米面筋没有弹性,包饺子的难度较大,且皮厚,只能蒸,不能煮,一般包的都是素馅。我在这家吃过一次,做的还算可以,只是不够臭,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快速发酵时间短的缘故吧。不过我前年回老家,我自己家泡了二十多天做出来的也不臭,闻着还有点臭味,吃着却不臭,不知何故。听摊主说,发酵的程度不太好把握,如果臭了,就容易变质,人吃了会出问题的。我想也是:不可一味地满足口感而危及健康。

再往前走,有卖各式蔬菜的,有卖干调酱料的,有卖快要出味的海鲜的,有卖蟑螂蚂蚁耗子药的……这时,从我身边走过一位老哥,年纪和我不相上下,头发也不甚多,上身穿着一件深色短袖衬衫,下身穿着大花白底短裤。最吸引人的是他的右手提着一把菜刀,可能是怕不小心碰到行人,他的右臂紧紧贴着右胁,上臂的肌肉绷得突起老高,一看还是练家子。出于好奇,我走紧几步跟上了他,并与他保持着七、八步远的距离。

只见他走过几个摊床,来到一个卖咸鸭蛋的摊前停下了脚步。摊主见他手拿着菜刀,不惊反笑,说:“今天带菜刀来了!”

说着递给他一枚咸鸭蛋,说:“切开试试吧!”

这位老哥接过鸭蛋,左手把蛋按在案板上,右手用刀挫着将蛋切开,再一看刀,刀面上一滴油也没有,鸭蛋的切面同放在案板上展示的样子迥然不同。老哥二话没说,轻轻地摇摇头,走了。摊主也没有话,将切开的两半鸭蛋放到了桌子里,继续喊道:“咸鸭蛋,新出锅的冒油的咸鸭蛋!”

我这才明白,原来那位老哥带刀来早市并非寻仇生事,而是先前看过咸鸭蛋信不过,特意拿刀来切开试试,果然与样品不一样。

再往前走,相连的都是生鲜猪肉摊位。头戴白帽的师傅握着利刃飞快地游走于骨肉之间,据同是卖肉的堂弟讲,他们分解一头猪也就用二十来分钟,前槽、后鞧、排骨、腰盘便分门别类,各待所需。这些年吃猪肉不用担心吃到痘肉了,我想这种东西可能以后只会存在于实验室中了吧。记得小时候,自家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猪,就怕杀出痘来。每次卖猪的时候,买猪的贩子总是用木棍撑住猪的血盆大口,猪被弄得狂嚎一气,贩子将手伸进猪的口中,据说是往猪舌头上一抹,就知道猪是否生了痘。如果是痘猪,价钱就大打折扣,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那时还没有快速养猪法,岂只一年,有的要养上将近二年呢。馋肉的人们为了省钱,也并不惧怕痘肉,他们将痘肉买回家,割去肥肉部分,因为肥肉里面是没有痘的,痘只长在瘦肉里面。割下肥肉或用来煮熟了蘸酱油吃,或炼成油留着做菜。然后用刀小心在意地将瘦肉逐片切开,把痘挑出去扔掉,再将瘦肉长时间烂炖,据说吃着也不会出事。但是为了以防万一,大人们是不让孩子吃的。好在我小时不吃肉,没有冒这种风险。自从养猪由散养改为圈养,猪吃不到人的粪便了,也就不生绦虫了;人们吃不到带痘的猪肉,也就不得那种病了。自此,这条困扰了人类多少年的心病之链切断了。可是,旧的问题不在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人们爱吃瘦肉,担心吃肥肉多了会发胖生病。于是,快速养猪法诞生了。猪吃完饲料就睡觉,四个月就出栏。可是猪肉嚼在口中,却不那么香了,就要靠各种调料来补充味道。我家楼下肉店中的女摊主,我每次去都看见她不是鼾声如雷就是双目倦怠,不知是不是猪肉吃多了残存在肉中的有害物质催得她总是犯困。我还发现现在的孩子特爱吃肉,且身高涨得飞快,不知与肉中的饲料是否有关系,可能与小食品中的添加剂有关系吧。我颇为这些孩子担心。前不久,双汇收购了美国的一家颇有名气的肉制品加工企业,不知双汇怎么积攒的资本。不过,有一件事,不得不讲。我姐姐从小是吃全口素的,她连荤油都吃不得,你背着她在菜中放点荤星,她也能吃出来,就是天生对这种东西敏感。可是近来却听说她能吃很多种肠,这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些肠里面是否有肉的成分。

尽管如此,在早市上买肉的并不少。同别的国家比,中国百姓还是习惯于吃猪肉。中国回民数量有限,且牛羊肉较贵,所以猪肉当前依然是人们的最佳选择。这个称一斤前槽,那个称三斤五花,不一会,各个案板渐渐地腾出地方来。

肉摊走到尽头,是一个卖大勺的。我家的大勺用了八年了,记得买时花了不到二十元钱。由于是铁制的,质量很好,所以我一直用着,没有更新。人家不说人体需要铁吗,用它能补充一些微量元素嘛。不过有个问题:大勺的把是木制的,与勺体相连的部分用铆钉固定。新的时候用得很好,可是过了二年三载把就开始活动,这样重载时端起大勺大勺就容易打旋,勺内的食物有时就会洒掉。我已换过两次木把,木把倒是不贵,也是从早市上买的,二、三元钱一个,不过拧螺丝挺费劲的,因为螺丝长年浸在锅中,会生锈腐蚀,坑槽不那么坚固了,我怀疑这个把用坏后再换把就费劲了。曾经打算换一个新的,不过超市中的锅都很贵,有的二百多,最便宜的也要一百七八十元,不过把倒是与锅体连得紧,不会有更换的麻烦。

由于有这件事,我走到了摊前。卖主带着简易的扩音设备,一边将铁钉放在锅中翻炒,一边宣传着他的锅的优点——不上锈、不怕划、不溅油……最吸引我的是价钱竟比超市中我看到的同类大勺便宜许多,只要二十八元。我端详了一下锅把,与锅是一体的,金属的,绝对结实。于是我就直接指定要他用来演示的那把大勺,这样我回到家就不用自己拿肉皮来蹭锅底了。他给我放在袋中装好,我向他要锅盖,他却说没有,说展示促销产品没有锅盖。我想大勺价格便宜,不带锅盖也罢,就用原来那个旧的吧,反正大小都一样,擦一擦也能用。

再走几步这一侧就到了尽头,前面横着一条路的对面是卖穿的摊位。这里自然不会有高档服装,有的是仿做的老北京布鞋、胶底懒汉鞋、农田鞋(也有叫军用鞋的)及各式劣质短裤袜子等。我现在脚上穿的便鞋就是头几天从这里买的,刚上脚两天,右脚左侧的松紧布就开线了,可能是我的脚有些胖,再加上鞋做得不大结实,我也没有找摊主,反正来早市的人穿得都很随便,我也就不十分在意。

我转到市场的另一侧往回走,眼前是卖豆芽、豆腐的、卖凉糕的,还有卖油炸糕、麻团的……没走几步远,前面排起了长队,说是长队,其实也不是很长,不过在这拥挤的早市中看起来显得不短,能有十来人吧。出于中国人固有的好奇心理,我挤过去往里探头一看,原来是卖馒头的。如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了,单位家庭人口越来越少,人们很少在家里自己蒸馒头,都出来买现成的吃。那馒头望起来倒是漂白,可就是没有面粉天然的淡黄色,想是加了添加剂的。我家虽然人也不多,但是我几乎不买馒头吃的。想吃面食,就是饼类或者面条、面片、疙瘩汤等,有时想吃发面的,就自己发点面,买袋豆沙馅,或者自己用红小豆和大枣来做馅料蒸豆包,馒头是很少蒸的。

满足了好奇心,继续往前走,兰州拉面的幌子挑在我的面前。说起兰州拉面,却是我一生中接触过的第一个小吃品牌。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县城上高中时,一次过生日,想着到外面去改善一下,于是中午一个人去街里找饭馆吃饭,就到了一家兰州拉面馆。之前在乡下没有听说过任何一种小吃品牌,比方说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烤鸭之类,一看到兰州拉面这个幌子,就想进去尝尝相隔万里的地方做出的面是什么味道。没花上几元钱,却撞到学校领导们在那里用餐。不知是不是上级教育部门来了领导,当时他们满满地坐了一大桌子,面前的酒杯中放着粉色的纸。我不知那是餐巾纸,见纸的颜色同妈妈姐姐有时用的那种纸一样,甚觉奇怪。

面前摊旁的拉面师傅穿着白净的工作服,头戴小白帽,双手飞快娴熟地揉面、抻面、下面、捞面,旁边的女人在给顾客递碗、收钱。这时,一个四十岁上下的顾客同拉面师傅打起了招呼:“哎呀,丁科长,还会这手艺呢!”

拉面师傅脸微微一红,不过这红转瞬之间便消失了,开口说:“哎,没办法呀,挣这两个子儿不够花,不干不行呀!”

热门小说推荐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永和十年,悍匪流窜,恰逢巡抚过境,河宴知县为挽回形象,大造政绩,异想天开决定实行一次富户模拟劫案演练。县衙众人心照不宣,只是逢场作戏。然而被安排扮演劫匪的捕快齐平却有点别的想法。穿越者的我,不能接受平庸!于是,经受无数影片熏陶的齐平决定干票大的。踩点计划训练模拟演习当日,知县望着空荡的街道,突然意识到,剧本变了...

开局得到混沌诀

开局得到混沌诀

简介关于开局得到混沌诀李飞,一个平平无奇的学生,参加姐姐婚礼的途中意外身亡,莫名其妙的来到一个神奇大6,被人捡到。从此改名叶无忧。修炼,武者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意外得到混沌诀的他会有什么样的奇迹旅程?...

帝后攻略之朕的皇后还太小

帝后攻略之朕的皇后还太小

不好了,十岁的皇帝登基了坊间留言络绎不绝更不好了,皇帝娶了个三岁的奶娃娃皇后众百姓更加沸腾了,他们平淡的生活里又多了一份津津乐道的饭后八卦了。凤顷浅要做的不只是高高在上,权力滔天的新帝,更重要的是养他的三岁小皇后。手里拿着自编的皇后养成攻略蹙眉,这画风怎么不对呀?这明德贤惠的皇后娘娘没养成,倒是养成了一只萌凶萌凶的小皇后,吃饭得喂着,看书得盯着,闯祸得护着等等,这属性怎么有些熟悉?这不是自带的老妈子属性?凤顷浅奔溃咬牙黑着脸看着还在荡秋千的小皇后,明幽你胆子养肥了,还敢翻墙逛青楼?某皇后一脸不服,怎么要废后吗?嗯,某人扛起她就走帝后攻略之朕的皇后还太小...

黑道狂龙

黑道狂龙

简介关于黑道狂龙江湖,充斥着金钱利益权力与女人的诱惑江湖,不止打打杀杀,更是人情世故。但人情险恶,世故多变!出狱后的李海龙,用沾满鲜血的双手,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做那黑道狂龙!...

海贼:我成名于洛克斯时代!

海贼:我成名于洛克斯时代!

简介关于海贼我成名于洛克斯时代!蓝染低着头,跪在一片血泊之中,旁边的地上遍布尸骸,他并没有痛哭,只是死死地盯着血泊之中自己的倒影,这一刻,他终于清楚的认识到了这个世界小子,我没有家了,跟我走吧,从今以后我们两个相依为命吧一个沙哑的声音从蓝染的身侧传来。蓝染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熟悉而又陌生的男人。好蓝染喃喃道。我想成为海军蓝染缓缓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蓝染目光坚定的望向眼前的这片大海,这个世界上的罪恶太多了,我要结束这罪恶的一切(新手新作,不喜勿喷,时间线自定,勿喷,剧情进展可能较慢,前期有刀,但是结局很美好,可以放心食用,评论基本都会看,选择性回复。)(前半段文笔较差,后面文笔进步了很多。)...

相亲当天,霸总拉我去领证

相亲当天,霸总拉我去领证

简介关于相亲当天,霸总拉我去领证6宁为了完成父亲生前遗愿,相亲当天就闪婚了陌生人。本以为两人婚后会过着互不打扰的生活,但是女主现自己后面遇到困难都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直到有一天,6宁指着电视上正在采访的人,老公,这人和你好像,盛斯年有点心虚的说,没有,你看错了。再到后来,老公,你还有什么事是我不知道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